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功能分析

  目的:研究肺动脉压变化与右心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MCT诱发的4肺动脉高压(PAH)模型组(每组12个),使用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1、2、3和4周,MRI右心功能检测动态观察肺动脉压和MRI参数的变化。比较对照组和PAH模型组之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评估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末期收缩期容积和平均肺动脉压之间的相关性。我们使用了完全随机的t检验。在各组之间的比较中,P\u003c0.05表示差异显着。

  结果:单色注射后1-4周,48只模型大鼠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与平均肺动脉压(rRVEF =-)0.823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VEDV = 0.732、rRVESV = 0.803)。 Monocrotalin注射前两周,monopolytalinn组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 0.05)。 3-4周后,上述参数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u003c0.05)。

  结论:随着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逐渐增加。为了监视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MRI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各种参数的变化。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容积,射血分数和右心室的其他参数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参数。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