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子宫内膜癌动物模型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又称子宫体癌,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小于40岁患者的比例由过去的1%~8%上升至13.3%。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围绝经期出血的重要原因,易误诊为月经不调而延误诊断,其病因迄今尚未明确,但主要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用于复制子宫内膜癌的动物主要是免疫缺陷小鼠,少数采用裸大鼠。

  【造模机制】

  1.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或者子宫腔,分别建立皮下瘤和原位瘤。可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细胞,活体观察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2.将人原发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1.小鼠

  (1)选4~5周龄BALB/c-nu/nu裸鼠,雌性,体重10~12g。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株, HEC-1A或者HEC-1B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2)模型制备:消化收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别以800r/min离心5~8分钟,弃上清液,按接种浓度5×10000000/0.1ml稀释细胞。消毒裸鼠左下肢近腹股沟皮肤处,接种后每天观察注射点有无破溃红肿,以皮下结节直径超过0.5cm为成瘤标准,2周左右成瘤。至肿瘤长至1立方厘米时取出瘤组织块,于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将组织块切成1.5mm×1.5mm×3mm瘤块,分别以小切口方式及无菌套管针进行皮下接种,小切口丝线缝合1针。置于恒温消毒的独立通风笼盒内,观察裸鼠成瘤情况,每3天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1次,至接种后45天,并进行病理检查。

  (3)模型检测:①体内成瘤生长曲线的测定:测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的长(L)、宽(W)、高(H),肿瘤体积(V)按公式计算: V=Л/6(L×W×H),单位为厘米(cm)。部分肿瘤组织用10%甲醛固定,部分肿瘤组织储存在液氮中备用。②移植瘤的病理学检查:处死荷瘤裸鼠后,观察移植瘤的形态,取新鲜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测定及常见癌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③移植瘤DNA倍体检测:新鲜的肿瘤组织块,直径约5mm,在200目铜网上稍用力摩擦,将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以子宫癌细胞株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④癌基因的免疫组化检测:子宫癌细胞株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

  2.大鼠  选裸大鼠。冻存Ishikawa细胞复苏后,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在裸大鼠后肢近腹侧的疏松皮下做一皮丘,内含0.5ml细胞悬液(1×1000000个)。2周后,将肿瘤修剪成2立方毫米瘤块,放入盛有等渗生理盐水的平皿中并置于冰上备用。裸大鼠麻醉后,将其下腹正中做一长约2cm切口,暴露双侧子宫,切开左侧子宫中上1/3处子宫前壁全层,用显微镊将瘤块植入宫腔。

  【模型特点】荷瘤裸鼠晚期明显消瘦,活动力、反应力均下降,出现恶病质,直至衰竭死亡。由接种皮下瘤组织块的第二代移植瘤生长曲线可知,接种组织块在短时期内即可观察到肿瘤的膨胀性生长,通过对比可观察到肿瘤组织块鼠间移植的第二代肿瘤比原代细胞液中的皮下肿瘤生长速度快。裸大鼠皮下瘤生长2周时行低龄裸大鼠宫腔原位移植,成瘤率可达70%。

  【模型评估和应用】通过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模拟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长环境,符合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点。可以作为探索人子宫内膜癌中药治疗及生物治疗和客观评价治疗手段效果的合适的动物模型。裸大鼠宫腔原位移植后3~4周肿瘤生长局限在子宫内,肉眼既能探及肿瘤又不发生转移,这恰好符合人类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裸大鼠体型、器官、血管等都较裸小鼠大,更适于体内实验研究的复杂操作,尤其是其盆腔血管较粗大,可用于人类肿瘤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大鼠弥漫性合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7/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应激性高血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