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不同急性应激反应大鼠模型的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急性应激反应动物模型与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寻求建立相对合适的急性应激反应模型。

  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尾巴对接组(II),烧伤组(III)和截肢组(IV),每组10只。 正常组未经治疗,在尾端附近(S3和S4脊神经之间)在尾轴切尾吊组,并将烧伤组用作30%III度烧伤模型的体表面积。创伤压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清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c-fos蛋白。检测到表达水平。

  结果:与I组相比,II,III和IV组的ACTH和CORT水平升高。

  结论:通过切割低尾茎创建的急性应激反应模型的特点是操作过程简单,损伤程度更稳定以及明显的应激效应,从而导致突发事故。它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人的压力反应。这是模拟急性压力反应的理想方法。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