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肝癌模型诱导过程中SD大鼠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量及两者比值变化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SD大鼠诱导肝癌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血流量(Qpv)、肝静脉血流量(Qhv)及两者比值(Qpv/Qhv)变化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并初步研究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病变进程的相关性。

方法:在SD大鼠被诱导至肝癌的过程中,定期对大鼠进行肝脏的超声检查包括彩色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PV)、肝静脉(HV) 血流参数,并计算门静脉血流量与肝静脉血流量比值(Qpv/Qhv),直至大鼠被诱导至肝癌。

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深,门静脉主干内径测值逐渐增大(P<0.05)。肝癌期及肝硬化期的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均低于正常期(P<0.05),而门静脉血流量均大于正常期。正常期肝静脉血流量明显大于肝硬化期及肝癌期。正常期门静脉血流量与肝静脉血流量比值(Qpv/Qhv)明显小于肝硬化期及肝癌期,但肝硬化期与肝癌期的Qpv/Qhv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无创性超声检测血流可作为监测肝硬化及肝癌SD大鼠模型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靠方法,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的病变进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 我国学者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