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为何小鼠实验结果可信度越来越低?

  众所周知,小鼠水平的实验结果往往无法适用对人的治疗,然而,*近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一类小鼠亚群中得到的数据也无法在另一类小鼠亚群中重现。这表明许多啮齿类动物水平的实验从一开始就是不严谨的。

  "我们通常认为小鼠都是相似的,但实际上这一看法存在一些问题",来自耶鲁大学的动物神经病理学家Caroline Zeiss说到。“研究者们很少会详细地记录并报道他们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的细微差别:比如食物、光照等等。这些因素反而对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来自加州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学家Christopher Colwell首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与另外一名同事对同一品系的小鼠进行了同样的行为学检测,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后来发现,Colwel教授将这些小鼠的生物钟人为的扰乱:即白天与晚上进行了颠倒。这导致这些小鼠在白天进行实验时表现得过度敏感。

  Colwell认为小鼠的这一现象在人类中也多有体现。比如,许多受试者在半夜进行测试时都表现欠佳,这与昼夜节律也不无关系。

  营养是另外一个可能会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一些小鼠饲料中含有雌激素以及其它会破坏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使得癌症方面的研究结果十分不稳定。另外,高脂、高糖食物对肥胖相关研究也有明显的干扰。

  食物的差异也会影响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来自Jackson lab的动物病理学家Catherine Hagan Gillespie发现食用的饲料不同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也具有较大差异。在另外一项未发表的工作中,她发现肠道的微生物差异会影响小鼠的行为学测试结果。

  然而,很少有行为学家会同时检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即使他们做了相关检测,也徒增困惑。毕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空气质量,母亲的压力,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肠道微生物组的差异解释了为什么同样遗传背景的小鼠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Jackson Lab是专门进行小鼠建系与配种的公司,他们对每一品系的小鼠从遗传背景到食物、饮水的质量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即使如此,这些小鼠的检测结果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科研界的激烈竞争使得科学家们很难抽出时间考虑动物饲养这种问题。但是,如果研究者们在进行动物实验室能够充分囊括不同的年龄、性别,将会使实验结果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但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发表的可能性也会降低。这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NIH正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所已经声明:任何动物实验必须得到重复验证方可进入临床试验。2014年,NIH要求在动物试验中加入雌性小鼠,并给予专项经费补贴。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