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自然出版集团》是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是著名的精神病学杂志《分子精神病学》,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的于育新教授的教授,并在国内外15家机构进行在线研究。  研究论文,已发表的研究基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进行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这项研究的标题是“常见的17q25突变及其基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并调节人脑中的基因表达。”

  该研究始于2012年,首先,使用独立的病例对照样本,我们独立验证了两个已发表的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相关研究的主要结果,并发现了两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这两个位点位于管状折叠辅因子D基因(TBCD)的内含子的5'非翻译区和锌指蛋白750基因的第二外显子(ZNF750)。两者均在17q25、该地区是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后,研究团队使用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研究了这两个基因座上不同基因型的组合与人脑组织13个区域以及皮质中TEAD3、SH3TC2和KCNK9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并发现了PDPPF的表达水平。大脑中EFNA1、RNU4ATAC和NUPL2的表达水平受两个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调节。这项研究首次表明,TBCD和ZNF750这两个基因增加了对精神分裂症的敏感性,并且这两个基因与人脑组织中的基因转录水平有关,并且与精神分裂症有关。首次发现它可以增强对病因学的理解。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硫辛酸合成酶低表达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小鼠模型中神经酰胺对血小板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环磷酰胺诱导家兔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不同性别氟中毒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基于AngIⅡ-NOx-ROS信号通路探索黄杨宁对心房颤动犬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