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实验】-刮伤皮肤会引起肠道对食物的过敏反应

  对小鼠进行的研究表明,划伤皮肤会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终导致小肠中更多的肥大细胞(参与变态反应的免疫细胞)被激活。这种新近发现的皮肤与肠道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弄清食物过敏与特应性皮炎(一种湿疹)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旗下的国家过敏性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支持,该研究所由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特应性皮炎是食物过敏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两种情况之间的确切关系仍然未知。这种疾病的人,尤其是婴儿,经常抓挠皮肤,因为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症状。当前的研究表明,刮擦皮肤会引起肠道肥大细胞的膨胀。研究人员发现,皮肤中的某些细胞通过在血液中产生一种称为IL-33的细胞信号蛋白来涂抹并去除小鼠皮肤的小块,从而类似于刮擦。我发现它有反应。当IL-33到达肠道时,它与由肠内层细胞分泌的蛋白质IL-25协同作用,以激活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

  激活的ILC2会产生另外两个细胞信号蛋白IL-13和IL-4、这些已显示参与肠肥大细胞的增殖。研究人员还发现,肥大细胞的扩张促进了肠内层的渗透,并使过敏原更容易进入组织。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胶带剥离的小鼠对食物过敏原的反应比未接触的小鼠更为严重。*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四个未受影响的儿童相比,四个特应性皮炎儿童的肠道活检包含更多的肥大细胞。

  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确定研究结果与人类的相关性,但是研究人员认为,控制瘙痒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特应性皮炎患者食物过敏的严重性。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