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实验】-在小鼠实验中揭示阿片类药物耐受性产生新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的郑正研究小组的记者与国内外研究小组合作,调节NeuroD1、NeuroD1是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阿片类药物抵抗的主要转录因子。发现了一种抗阿片类药物的新机制,其研究结果*近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精神病学”上在线发表。*初,耐药性的具体机制以及有效降低耐药性发展的方法一直是神经药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自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耐药性与人体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紧密相关,但是很难在实验数据中提供明确的证据。

  郑慧的团队从NeuroD1和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开始,发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实验中为期8天)导致NeuroD1活性迅速下降。一方面,NeuroD1活性的降低会在短时间内(数天)降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并迅速增加耐药性。另一方面,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后,NeuroD1活性降低。

  (数周)它通过减少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来损害耐药性的发展。由于这两个部分的作用处于不同阶段,因此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方式会极大地影响药物耐药性以及学习与记忆之间关系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和记忆对耐药性具有调节作用,并表明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抑制耐药性的发展,同时避免NeuroD1活性的降低。

相关资讯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 IF>130!眼科医生陶勇2024累计发文13篇 腾讯公司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捐赠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科学前沿探索”专项项目启动会召开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厌氧微生物互作产甲烷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