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模机制】基因修饰膀胱癌动物模型根据基因导入方式可分为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感染法和胚胎干细胞法,其中显微注射法应用较为成熟。将纯化目的基因片段显微注射入受精卵,目的基因随机整合在小鼠染色体中,并随胚胎分化分布在每一个体细胞中。
【造模方法】
1.转基因方法 研究发现小鼠Uroplakin Ⅱ基因上游一段3.6kb长的序列能引导癌基因在尿道上皮特异性表达。将该序列与其诱导癌蛋白基因SV40T融合构建出UPⅡ-SV40T嵌合基因,转染小鼠产生在表型及转化模式上均与人高度相似的移行上皮癌。利用Uroplakin Ⅱ基因促进尿路移行上皮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mRNA水平高的转基因鼠出现明显的移行上皮增殖,并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进一步发现表皮生长因子与SV40T联合转基因鼠可以使SV40T诱导的原位上皮癌发展为高度恶性膀胱肿瘤。由此可知,表皮生长因子有协同SV 40T致癌作用。
2.基因转染 研究发现H-ras等致癌基因的转染可以导致膀胱移行上皮癌变;钙黏合蛋白 S100A4高表达者膀胱肿瘤发生率高且有转移倾向;在MY-3L肿瘤原位模型中发现肿瘤快速增长并侵袭,但未发现肿瘤的转移,将诱导S100A4高表达的基因转染该细胞后发现明显的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肺的转移,说明S100A4基因转染可以优化膀胱肿瘤转移模型;已经证实基因转染与药物诱导具有协同作用,如转染癌前基因C-Ha-ras小鼠对BBN诱导膀胱肿瘤更为敏感。
【模型评估和应用】动物膀胱癌原位模型正在逐渐成熟,应用范围也扩大到药物开发。目前,应用较多的仍然是肿瘤细胞移植膀胱癌模型和化学致癌剂诱导膀胱癌动物模型。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导入的方式,将目的基因片段显微注射入受精卵,并随胚胎分化分布在体细胞中形成的膀胱癌动物模型,是研究膀胱癌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的重要途径,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治疗因素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为膀胱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