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泡球蚴病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  ①将感染泡球蚴的动物乙醚麻醉,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取出泡球蚴囊泡,生理盐水冲洗,剪碎囊壁,40目过滤,制成生理盐水混悬液。每毫升悬液含青霉素1000U。取0.1ml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动情况并计数。②用1ml针管,7号针头将500~800个E.m.原头节注入到KM小鼠腹腔内。可借助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以验证小鼠是否感染。

  (2)模型特点  腹腔注入E.m.原头节1~3个月,囊蚴迅速增大,有小鼠可能因为泡囊过大或囊泡在腹腔破裂而死亡。泡囊主要寄生在腹腔、肠系膜、脾脏和胃壁,呈微黄色、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团块状囊泡。肝脏感染较少,且肝上泡囊体积比腹腔小,可能和腹腔接种有关。接种量过多,动物死亡率较高。本模型可引起小鼠继发性泡球蚴感染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改变。

  (3)比较医学  不同动物对泡球蚴感染的易感性不同,不同接种方式可能影响泡球蚴的寄生部位,原头节接种量过多易造成造模动物的死亡。本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可用于药物筛选、组织病理学、电镜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