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鼠 Fagerholm等选用18只体重约250g的SD大鼠用直径为0.4mm的缝针穿过大鼠角膜和晶状体前极附近0.5mm,制作成白内障模型。结果表明:伤后0~1h,晶状体穿刺后取出时,晶状体内物质立即外溢。伤后前1~2min,囊下混浊从穿刺处向外扩展约5mm。伤后前1h内,透明的晶状体变的比较混浊。伤后前5min,前囊下的晶状体混浊大小未发生变化,受伤周围0.5mm区域上皮细胞缺失,残余的上皮细胞出现核固缩,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和大量的核糖体。前1h内,18只晶状体中有10只发生轻微后囊下混浊。伤后5min和1h晶状体的显微放射照相显示晶状体伤口晶状体囊边缘晶状体纤维突出,突出的晶状体纤维明显肿胀。伤口周围囊膜下干物质减少,6只损伤的晶状体中有4只出现后极部晶状体纤维肿胀伴随干物质减少。伤后24h后囊下混浊比较常见(10/12),突起晶状体纤维溶解,纤维放射照片显示突出的晶状体纤维肿胀,伤口区域内干物质浓度降低,损伤的晶状体2/3的后极部干物质减少50%以上。伤后1周,增生的上皮细胞封住伤口,晶状体内容物溢出少见,损伤区混浊。显微放射照片显示伤区前突的物质下方上皮再生,干物质浓度减少深及皮质。伤后1个月,伤口呈白色片状,除1只晶状体外所有囊下混浊均达到整个前囊下,3只受损伤的晶状体中有2只整个囊膜下的干物质明显减少。伤后1年,1/3晶状体完全混浊,2只晶状体出现干物质减少区。
2.小鼠 Hirayama等选用80只(160只眼)鼠龄为4周的ddY小鼠,使用直径为0.6mm的穿刺针刺伤晶状体的前表面做成外伤性白内障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60眼中,前部混浊121眼,后部混浊26眼,余未见混浊。前部混浊的121眼中,在伤后第1天,成熟的白内障已经形成。矢状切面显示后皮质大部分透明,损伤晶状体的上皮细胞退行至晶状体的外侧。电镜下上皮细胞的边缘有2层细胞,内层由小细胞组成,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肌纤蛋白。伤后14d时,上皮细胞边缘肿胀、分层。电镜下增殖的细胞内包含成熟的粗面内质网,但线粒体较少见,高倍镜下可见大量的细胞丝。层化的细胞周围出现大量的肌纤蛋白,但中心部分较少。伤后1个月,矢状切面仍然显示成熟白内障,复层上皮细胞完全覆盖损伤的部位。组织学上单层上皮细胞变为复层,由7~8层组成,电镜下增生的细胞由黑亮的细胞组成。组织学上增生上皮细胞的表层和深层肌纤蛋白呈强阳性。伤后第2个月,混浊减轻,在增生细胞的基底部细胞呈网状,这种网状结构也被电镜所证实。细胞间隙出现片状结构和细胞碎屑,许多细胞肌纤蛋白染色阳性。伤后15个月,仅仅核周混浊,其他部分被透明的皮质代替,组织学检查仅仅有少量的增殖细胞,复层组织也减少,肌纤蛋白阳性细胞很少见,萎缩的晶状体纤维被新的晶状体纤维压缩。Rafferty等选用CFI小鼠(体重30~32g,鼠龄8~10周),麻醉后用直径为6μm的超微针头,通过角膜进入晶状体的前表面中心部分制作成外伤性白内障模型。56周后取出晶状体用电镜检查,伤后前2d,受伤部位和受伤周围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蛋白合成增加,特别是在细胞质突和粗面内质网,游离的核蛋白体和多核糖体明显增加;伤后第3~4天时,粗面内质网肿胀,高尔基体突起增加,受伤的上皮细胞中,小的、淡染的和不规则的线粒体突起。这些细胞器的改变一直持续到伤后2个月逐渐回复正常。伤后第1周末时,伤区新增殖的上皮细胞间隙扩大;伤后3周,受伤部位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悬浮在膨胀的囊样物质中,形成小的孤岛,被大量的囊样物质包围;伤后6周孤岛出现变性,被松散的细胞器和细胞碎屑所代替。伤后5d,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出现在受伤的表面、上皮细胞膜的表面,偶尔也出现在针道内,这些细胞有时在晶状体表面存在长达1年之久。这些细胞呈纺锤形,细胞核延长,染色质致密,线粒体呈大的卵圆形,粗面内质网黑染和溶酶体变大。
3.家兔 Fagerholm等选取10只体重约2kg的新西兰白兔,使用刀针穿刺家兔前房,在晶状体表面做2个切口,每个切口长4mm,深0.5mm,2个切口十字交叉,制作成白内障模型。结果表明:伤后0~1h,伤口周围的前部混浊不是非常显著,但也清晰可见,突出的晶状体物质清晰但很少透明,此期后极部干物质成分未发生变化;伤后24h,伤口明显混浊并轻微变大,其余部位(包括后囊下)保持清晰。突出的晶状体纤维干物质减少,后极部干物质正常。1周~1个月时,伤口混浊减少变成1个小的轻微前突的白色边缘,4只晶状体中有3只晶状体囊下皮质混浊区周围出现很薄的不透明区,这种不透明有2只晶状体累及后皮质,1只仅仅到达赤道区,这种不透明区在前皮质比较致密。混浊区域的干物质都减少,伤口区瘢痕下的组织上皮再生。前囊下皮质内干物质4只晶状体中有3只减少,空泡样细胞出现在致密的混浊区皮质。1个月时,伤口被单层上皮细胞封闭,晶状体纤维再生,瘢痕组织减少,下面的皮质基本正常。
万光明等选用兔、狗、猫和大鼠等动物,将它们分为5组,A组13只,兔龄为3~4个月的青紫蓝兔;B组为13只,兔龄为20~40天青紫蓝兔;C组选6只狗;D组选6只猫;E组选8只Wistar大鼠。造模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用一次性1ml注射器在角膜偏中央部位刺穿角膜,并用针头将晶状体前囊划开(A、B、c、D组约3mm×4mm大小呈椭圆形,E组约1mm×1.5mm),再用针头深达晶状体中央沿前囊创口长轴方向划开数次。术后每日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30d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A、B、C、D、E组所有创伤眼晶状体皮质在术后膨出于前囊破口,动物年龄愈小,皮质愈易膨出,以术后2~5d晶状体皮质的膨出量*多,以后膨出的皮质逐步被吸收。A、B、C、D组术后立即可见较多的前房渗出物,而E组前房渗出物不明显。A,B、C、D组在术后2周左右,所有实验眼膨出的皮质完全吸收,晶状体前囊创口*终自行闭会,*后创口形成局部的晶状体混浊。术后30d实验眼晶状体前囊创口有上皮细胞的不规则增生,并已经形成新的晶状体囊使创口愈合;晶状体外伤通道局部有纤维排列紊乱。E组术后2周时10眼中有9眼形成外伤性白内障,其晶状体完全混浊,混浊的晶状体体积明显变小。他们得出结论:兔、狗、猫均不易形成外伤性白内障,用这些动物做外伤性白内障模型值得商榷;而用大鼠则较易成功地制作外伤性白内障模型。认为兔、狗、猫等动物不易形成外伤性白内障的机制可能与其晶状体创伤后前房的大量渗出有关,也可能与其房水黏稠度、房水中蛋白含量较高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