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针刺通过调节GABA-Gln代谢对失眠大鼠症状的改善及对自发活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对失眠大鼠症状的改善及对自发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失眠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各 10 只,另设对照组 10 只。 针刺组和西药组分别采用针刺及灌胃地西泮片进行干预,失眠组和对照组固定后灌胃生理盐水,干预 7 d。 旷场实 验检测自发活动;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实验检测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RT-qPCR 检测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 clock 和 period2(per2)水平;高效液相检测下丘脑 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下丘脑 GAD、GS 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失眠典型症状。 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水平运动和垂直 运动得分升高,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视交叉上核 clock、per2 mRNA 相对表达量升高,下丘脑 Glu 水平降 低、GABA 水平升高、Glu / GABA 降低,GAD 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GS 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 001,P<0. 01,P< 0. 05);针刺组与西药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针刺对失眠大鼠症状及自发活动具 有一定改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 GABA-Gln 发挥作用。

相关资讯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指南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 2024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 【中国科学报】如何鼓励原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了新变化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中国支气管扩张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肠道微生态失衡驱动肝性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