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

  方法: 雄性 SD 大鼠 25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10 只、模型组(M)15 只。 模型组腹腔注射 3% 的 STZ,剂量 30 mg / (kg·bw),连续 5 d。 成模后每月测量体重、血糖等指标。 模型成立 4 周和 12 周时,分别在同一时间取各组大鼠的 新鲜直肠粪便。 在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平台上对粪便样本中细菌 16S rDNA⁃V3 区进行测序,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 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获得的优化序列数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 模型组动物肠道菌群的相 对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 Shannon 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 < 0. 05),Simpson 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 < 0. 05)。 在门水平,变形菌门、蓝藻菌门、软壁菌门、TM7、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 < 0. 05)。 在属水平,造模 4 周,模型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 < 0. 05);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 < 0. 05)。 造模 12 周,模型组乳杆菌属、拟杆菌属 、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 < 0 .05);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 < 0.05)。

  结论: STZ 诱导的 SD 大鼠糖尿病动物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为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 供参考。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 我国学者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