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超声辐射力结合靶向超声微泡评价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研究超声辐射以促进目标微泡的粘附并提高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的敏感性和可行性。

  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正常对照组,再灌注后1、3、6、12和24小时分为IR1h,IR3h,IR6h,IR12h和IR24h组。根据是否存在超声波辐射,将每组随机分为一键式靶向微泡(MBICAM)组和靶向微泡+超声辐射组(MBICAM + USRF)组。

  结果:MBICAM和MBICAM + USRF组的对照肾没有明显增强,并且肾声强度(VI)值也没有显着差异(6.47±0.42 vs.6.45±0.62、P = 0.923) 。肾IR损伤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显示增强的成像,并且成像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在缺血再灌注的每个时间范围内,MBICAM + USRF组的肾脏VI水平均显着高于MBICAM组,两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 = 0.000)。 IR12h和IR24hVI值之间无显着差异(P = 1.000),其他各组之间也有显着差异(P\u003c0.05)。

  结论:超声辐射结合抗细胞粘附分子1靶向微泡的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可以提高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发炎的检测灵敏度,或可用于相关事物的早期评估。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