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8基因诱导小鼠成熟血细胞重编程为造血干细胞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包含8个基因开关的转录因子混合物,将成熟的小鼠血细胞重编程为造血干细胞(HSC)。重新编程细胞的研究人员称其为诱导性HSC(iHSC),它具有HSC的功能特征,可以像HSC一样自我更新并产生像HSC这样的所有血细胞成分。

  这一发现表明朝着再生医学的主要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产生HSC的能力适合于来自其他细胞类型,尤其是来自更成熟或分化的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HSC是HSCT的基本原料,与来源(骨髓,脐带血,外周血)无关。个体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取决于可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细胞越多,移植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造血干细胞极为罕见。

  在他们的研究中,罗西和他的同事,包括主要作者乔纳·里德尔(Jonaiddell)博士,从小鼠血液和血液前体细胞中筛选了40个基因的部分基因表达。通过这次筛选,他们确定只有HSC表达36种转录因子。罗西说:“血液细胞的产生毫无例外是单向的:从干细胞到祖细胞再到成熟的效应细胞。” “我们想扭转这一过程,并使用来自分化的血细胞的HSC特异性转录因子获得HSC。”

  在一系列小鼠移植实验中,Rossiteam中有36个因子我们找到6个因素。即,Hlf,Runx1t1、Pbx1、Lmo2、Zfp37和Prdm5、其他两个因素mycn和Meis1足以重新编程两种类型的血液前体(pro/preB细胞和常见的骨髓前体)。单元)将为iHSC。

  ossi小组通过暴露包含所有八个因子基因的病毒以及在存在多西环素的情况下开启因子基因的分子开关来对源细胞进行了重新编程。然后将暴露的细胞移植到受体小鼠中,并给予强力霉素激活这些基因。结果iHSC表明它具有产生小鼠所有血细胞成分并分化为所有血系的能力。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细胞衰老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24年度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中期检查会议在武汉举行 我国学者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原创药物靶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神经酰胺受体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