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图 mScarlet3-H用于不同细胞器的STED超分辨图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批准号:32201235)等资助下,福建医科大学付志飞团队与合作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以“一个超稳定单体红色荧光蛋白用于前沿成像技术(A highly stable monomeric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advanced microscopy)”为题,于2025年4月17日发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5-02676-5 。

  近年来,多个绿色和黄色超稳定荧光蛋白的成功开发极大地推动了前沿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较绿色和黄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具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在光毒性、自发荧光、光散射以及组织穿透力等方面。然而,现有红色荧光蛋白的稳定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前沿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

  付志飞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结构生物学和蛋白质人工进化等手段,成功开发出超稳定单体红色荧光蛋白mScarlet3-H(又称mYongHong,寓意:永红)。该荧光蛋白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是目前光电关联成像技术、快速透明化成像技术及长时程活细胞超分辨成像技术的首选荧光探针。mScarlet3-H的出现,成功填补了长期以来缺乏超稳定单体红色荧光蛋白的空白。

  该研究展示了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的重要成果,为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标记工具,也为相关功能荧光探针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关资讯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年度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发现小胶质样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 2024年度交流会在北京召开